“司空见惯”这个词大家肯定不陌生配资炒股门户,很多人也知道“司空”这个词是指古代的一个官职。
你知道吗,这里提到的“司空”其实是老熟人,大家肯定都听过他的名字。想想吧,他的诗大家都不陌生。
这位司空就是那位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然而他的经历可真是让人打破常规,完全颠覆你对他的看法。
一、李家赴宴
“司空见惯”这个说法最早来源于唐代的《本事诗》,书中有位叫刘禹锡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后来的人觉得“司空见惯”这个用法真是太妙了,于是就把它当作固定搭配继续用了。苏轼在《满庭芳》中就提到过:“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展开剩余89%那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这得从他在苏州的经历说起。
刘禹锡是苏州出生的,经历了仕途上的波折后,他回到了故乡,准备暂时休整,调整一下身心。
那时候,苏州的刺史是李绅,手握司空的官职。他对刘禹锡的才华非常钦佩,毕竟刘禹锡虽然在官场上遭遇贬谪,但在文坛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李绅在当时的文坛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毕竟他和元稹、白居易都是志趣相投的好友,这就说明他的才华绝对不容小觑。
此外,李绅还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悯农二首》不仅在后辈中广为流传,当时也是备受热爱和推崇的作品。
刘禹锡看到李绅主动结交,自然不会拒绝。于是,李绅特意邀请刘禹锡到他家聚一聚,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刘禹锡和李绅都是在官场摸爬滚打的人,他们对文学的追求也很相似。聊过之后,刘禹锡心中因贬谪而产生的压抑感都轻松了许多。
李绅家境挺不错的,所以养了好些歌伎,专门用来在招待客人的宴席上唱歌跳舞,热闹热闹气氛。
现如今看着这事儿觉得搞笑,不过在古代,哪怕是有点地位的人都会这么操作,这其实就是主人招待客人的一种方式。
所以李绅和刘禹锡在宴会上边欣赏歌舞,边喝酒对诗,真是让人感觉特别愉快,让刘禹锡对这位新朋友的印象也好得很。
有趣的是,李绅和刘禹锡竟然是同一年出生的,这就让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李绅在刘禹锡面前也格外随意,甚至请歌伎去劝刘禹锡喝酒。
没想到这让刘禹锡瞬间不高兴,因为在古代,家里养的歌伎只是用来表演歌舞的,她们主要是展现才艺,而不是用来吸引眼球的。
更别说有些身份地位的人家,那可是相当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口碑的,绝对不可能在招待客人的宴席上做出这种轻佻的举动。
刘禹锡本来觉得李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想到发生这种事后,他开始对李绅是否值得深交产生了怀疑。
二、本性暴露
说实话,李绅的品德确实不太靠谱,虽然他写了《悯农》那首关心百姓的诗,但他其实就属于那种压榨老百姓的贪官。
他那奢华的生活也没啥大不了的,毕竟人家有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过,作为官员,他对百姓的压迫可是真心让人心寒,以至于大家纷纷逃离,这就显示他当官的手段实在让人惧怕。
不仅如此,他这个人还真是个冷酷无情的角色。虽然发家致富前家境并不宽裕,但有个叫李元将的人对他非常看重,结果李绅也就把李元将当成了自己的叔叔。
在李元将的扶持下,李绅的生意蒸蒸日上,渐渐地,他和李元将的联系也少了许多。
如果仅仅只有这点,虽然看起来有些忘恩负义,但其实不止他一个这样。关键是,当李元将有事找李绅时,李绅却开始出言不逊了。
李元将深知自己求助于人,开口时也不敢太张扬,直接称自己为“愚弟”,态度放得很低。
可李绅根本没搭理他,急得李元将又自降身份,称自己为“侄”,但李绅还是不买账,翻了个白眼。
李元没办法,只好豁出脸面,直喊李绅爷爷,自个儿叫“孙子”,真是快要跪下求他了,终于让李绅勉强满意了。
这些事情闹得不小,还有什么纵容家仆殴打别人、欺负官员之类的坏事,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李绅在官场上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
刘禹锡其实也知道这些事,但人家诚心诚意地邀请他结交,毕竟不能对人家冷漠啊!再说李绅在他面前的态度也挺克制的。
结果刘禹锡就一直把这事儿放在一边,和李绅聊得热火朝天,直到李绅叫自家歌伎来劝酒,这一下可把刘禹锡给惊醒了。
李绅的荒唐事还没完,他竟然想要加深和刘禹锡的关系,居然笑着说要把劝酒的歌伎送给刘禹锡!
虽然刘禹锡的仕途不太顺心,但他觉得自己是个正直不阿、穷困不屈的君子,面对李绅这种轻佻的举动,真是气得冒火。
可他刚被招待了一通,这会儿要是直接翻脸,岂不是显得他不懂规矩了?于是,他脑子一转,灵机一动,想到了个办法。
三、作诗讽刺
大家都是文坛中的人,唐朝也讲究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于是刘禹锡主动表态,要为这件事写首诗来感谢李绅。
李绅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惊喜,立马就答应了。毕竟刘禹锡的才华确实比他更上一层楼。
李绅安排好纸墨笔砚后,刘禹锡略一思考,便毫不费力地写出了《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送来杜韦娘的曲子。
常见的无聊事,惹得苏州刺史心烦意乱。
这首诗表面上像是在夸赞这位歌伎,实际上明显是献给“李司空”,也就是李绅的。
刘禹锡写完后,李绅急忙过来一看,光是前两句就让他自得其乐,毕竟这么聪慧又美丽的姑娘,正是他李家培养出来的。
一旦李绅看到后两句,脸色顿时就变了,因为这两句的讽刺意味实在是太明显了。
刘禹锡说你李司空对这些貌美佳人、琴瑟歌舞早已习以为常,但我这个曾经把百姓挂在心上的苏州刺史,见到这些享乐后,真是心如刀绞啊!
刘禹锡提到李绅时,其实是在讽刺他和他的家人沉迷于奢华享乐,而这背后却是百姓在受苦,真是让人无从理解你们为何胆敢寻欢作乐!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刘禹锡的言辞更显犀利。那会儿正值晚唐,整个国家风雨飘摇,真的是危在旦夕。
不仅李绅,很多朝廷大臣也都是沉浸在享乐中,对国家的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真的是太自私了,也算是失职吧。
刘禹锡心里可不止对李绅一个人有看法,他对所有那些不务正业的官吏都十分鄙夷,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每次像自己这样关心国家、百姓的人却得不到重用,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结语
李绅看完这首诗,简直气得七窍生烟,不过刘禹锡反倒哈哈大笑,毫不在意地走出了李绅的家。没过多久,这首诗便广为流传,大家都开始用“司空见惯”这个词配资炒股门户,而李绅就这样永远被钉上了耻辱柱。
发布于: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