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军事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大批新装备如雨后春笋一般接二连三地亮相,让国内的军事爱好者们顿时有了扬眉吐气之感。
然而,在对所取得的进步欣喜之余,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所存在的短板与软肋。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欧洲和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军事分析师瓦西里·卡申就中国的武器性能评价道,中国在高精尖武器方面进步神速,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但他同时也指出了中国武器的一个短板,那就是缺乏实战检验。
那么瓦西里·卡申的这一评价是否属实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中国究竟强在哪里,以及在哪些领域真的领先美国。
近十余年来,中国军工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从歼-20隐身战机到055大驱,再到各型高超声速武器,一系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军工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先拿大家比较熟悉的歼20与F22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F-22作为诞生之初全球唯一的一款五代机,一度是人民空军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随着歼20的出现,F-22这个曾经的“唯一”与“最强”开始逐渐祛魅。
与美军的F22相比,我军的歼20至少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是服役状态。毕竟F22停产多年,早期批次的F22甚至已经到了服役期的尾声阶段。
其次,歼20在不少性能指标上如航程、电子设备与升级潜力等也要强出F22一筹。
据悉,在不久之前的一次国内模拟对抗中,歼20的最新双座改进型歼20S与无人僚机配合,取得了对F22的压倒性胜利。
由此可见,还在不断完善中的歼20比起已经基本定型的F22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
055大驱的故事和歼20类似,也属于后来居上的产物。
在055大驱出现之前,人民海军的驱逐舰没有一个排水量达到8000吨的。
而055型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近13000吨,不仅一举超过了美国海军的主力驱逐舰“阿利·伯克”级,甚至比美国海军即将退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还要大一些。
由于055型驱逐舰采用了全面的隐身设计,先进的综合桅杆系统,以及直径达850毫米的多用途垂发系统,因此该舰在雷达性能、战情处理能力、隐身性能,以及武器兼容性等方面均超过了西方所有的主力驱逐舰,综合作战能力处于全球顶尖水平。
解放军的无人平台与高超声速武器是另外两个超越美军的领域。
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包括各种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机器狗、机器狼在内的无人作战平台给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据传,美军曾设想在有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用海量的作战平台与解放军进行作战,但看到我军无人装备的发展态势后,就随即打消了这一念头。
关于这一传言是否属实,现在还无法下结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军如果执意与中国打一场“无人战争”,胜算肯定不会大。
高超声速武器算是解放军的另一个“王牌”,目前已知的有东风17、鹰击21等。
其中,东风17是一款具备高机动性,强突防能力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也是全球第一款批量装备部队的陆基高超声速武器。
鹰击-21则是解放军装备的另一款高超声速武器,具有多平台发射能力,堪称我军“反介入/区域拒止”防御体系中的利器。
而相比之下,虽然美国各军种也有自己的高超声速武器项目,但鼓捣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一款能批量装备部队。
不知道是不是美军与高超这玩意儿天生就有点“八字不合”。
由此可见,部分中国武器在性能上超过美国并非是空穴来风。
那么,瓦西里·卡申提到的中国的武器缺乏实战经验是否属实呢?
笔者认为,瓦西里·卡申说的基本没错,但中国武器缺乏实战历练,恰恰反映了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
只不过长期的和平环境,在客观上确实造成了我国武器鲜有实战检验的机会。
从历史上来看,实战对检验武器性能与质量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我军来说,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63式步枪了。
63式步枪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研制的第一款自动步枪。
然而,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枪却存在着枪身过长,不适合丛林作战;后坐力较大,射击精度欠佳;做工粗糙,故障率较高等问题。在发现该枪存在的诸多瑕疵后,我军一线部队立马用56冲等相对成熟可靠的轻武器换装了所有的63式步枪。
现在回过头来看,63式步枪的撤装事件充其量只是这场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
在两山轮战结束后,我军再也没有卷入过战争,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一款武器因为在实战中暴露问题而被撤装了。
如今,保卫南疆的战斗已经过去四十余年了。
在这几十年中,各国的武器装备、战术战法以及战争形态与战场特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到上世纪末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再到新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与之后的一系列反恐战争,美国与北约集团所使用的各类尖端武器不仅让对手闻风丧胆,也让全世界大开眼界。
而经过战火的锤炼,美西方的武器不断进行着改进与迭代,其性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比之下,解放军的主战装备可就没那么多实战机会了。
满打满算,也就一些维和部队的轮式装甲车辆和轻武器偶尔能崭露头角。
那么,我军装备缺乏实战经验真的会对战斗力造成严重影响吗?
笔者认为这倒也未必。
首先,解放军的制式装备虽然很少经历战火,但不意味着中国的军工产品就一定没经过实战的考验。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国。
中国所生产的武器装备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能确保按时按量交货,因此深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
11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10月外贸数据。按美元计,10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12.7%、预期5.1%、前值2.4%;进口金额当月同比-2.3%、预期0%、前值0.3%。
从一些新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如“彩虹”系列无人机、“卫士”系列远程火箭炮、MBT-2000主战坦克、WZ551步兵战车、“凯山”系列防空导弹、W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等会经常出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装备序列里。
而在非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冲突中,中国造的武器更是随处可见,甚至还发生过不少中国武器摧毁中国武器的情况。
上述这些外贸武器虽然大多数并没有装备我军,但从中依然能窥见我国当下的军工实力。
要知道,在我们国家,有不少外贸武器都是在国内竞标失败后“被迫”去国外自谋生路的,还有一些则是大量使用了“新技术”的试验品,需要找个合适的场景检验一下可靠性。
因此,我军所使用的主战装备从理论上来说要远强于类似的出口型号。
而对于那些出口的外贸产品,我们也会根据用户的反馈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并将所取得的经验应用到自己装备的型号中去。
除此之外,通过高水平的日常训练、贴近实战环境下的演习,以及对外军动向的深入研究,我们也能对所装备的武器进行及时优化与提升。
这里面,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2024年西部边境突然出现的大批“棚改”坦克与装甲车了。
在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俄乌冲突中,无人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这种武器在此次冲突中被双方大量使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从战场上流出的视频中我们也能看到,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被对方的无人机或巡飞弹摧毁,其中有一部分视频还是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其代入感与视觉冲击力也尤为震撼。
为了提升战场生存能力,交战双方都不约而同地给己方的坦克与装甲车辆加装了防无人机金属网或格栅。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颇为有效的办法。虽然此举无法让己方的装甲单位对无人机彻底免疫,但至少能降低被摧毁的概率,算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防护手段。
我军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战争,但通过对其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与研究,也吸取了不少经验与教训。
其中,在坦克装甲车辆上加装防无人机金属网或格栅就是一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军装备建设立足于实战的务实态度。
综上所述,对于俄军专家提出的中国武器缺乏实战检验的观点,我们还是应该抱着理性与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既不要置若罔闻,也不必过度紧张。
退一万步说,即便有朝一日出现了我军武器实战表现欠佳的局面,我们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毕竟,哪怕是美军这种长期经历战火的军队,也难免会出现部分装备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情况。
笔者相信,凭借我们国家的工业能力与组织动员能力,短时间内对出现问题的装备进行迅速改进,甚至大规模换装都不算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参考资料:俄军事专家:中国在某些军工领域正超过美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